重庆铭博医院中医张忠民指出:尽管现代医学普遍认为,癌症的主要病因源于外部环境,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所占比重极小,但对于某些家庭出现多人罹患肝癌的现象,人们仍心存疑虑。
实际上,家庭中出现多人患肝癌的情况,更可能是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或致癌物质接触,而非单纯的遗传因素。这种聚集现象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家庭倾向,而非真正的遗传。
那么,为何肝癌会在家庭中呈现聚集趋势呢?目前,多数专家倾向于以下几点解释:
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与水平传播。乙肝病毒感染者,尤其是长期携带者,可能在分娩时或日常生活中将病毒传染给家庭成员。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完善,容易形成持续感染,进而发展为慢性肝炎、肝硬化,乃至肝癌。
共同的生活习惯与致癌因素接触。家庭成员间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相似,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相对均等,这增加了患癌的风险。
针对“肝癌家族倾向”的现象,医学界提出了“两次打击理论”。该理论认为,癌症是细胞基因经历两次突变的结果。对于非家庭性癌症,这两次突变均发生在出生后;而对于有家庭倾向的癌症,个体在出生前可能已受到致癌因素的攻击,出生时体内细胞已存在一种易于癌变的倾向。因此,这类人群只需再遭受一次致癌因素打击,就有可能发病。
对于有肝癌患者的家庭,其他成员无需过分担忧肝癌的遗传性,更不应因此影响子女的婚姻选择。然而,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预防措施:
加强肝炎预防,注意个人卫生,推广乙肝疫苗接种,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的新生儿。
改善生活习惯,避免霉变食物,优化水源,减少烟酒摄入等致癌因素。
综上所述,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更多与共同的生活环境和致癌因素接触有关,而非单纯的遗传因素。因此,家庭成员无需过分担忧遗传问题,但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患癌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