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铭博中医唐刚书指出:脑梗塞和脑卒中在医学上是两种不同的疾病,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关联。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:
定义和范围:
脑梗塞(也称为脑梗死):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,特指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,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、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、软化。它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。
脑卒中:也称脑血管意外,俗称“中风”,是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,局灶性(或整体)脑组织损害,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一组器质性脑血管疾病。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,其中缺血性卒中主要由脑梗塞引起。
病因:
脑梗塞: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脂、高血压等,这些因素导致脑血管的狭窄或闭塞,进而引发脑梗塞。
脑卒中:病因更为复杂,包括心脏病、高血压、脑血管先天性异常、全身性动脉炎性病变等多种因素。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破裂引起,而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梗塞引起。
发病年龄及发病特点:
脑梗塞:发病年龄相对较广泛,但多发于中老年人。起病状态通常在安静或睡眠中,症状相对温和且缓慢,病征可持续十几个小时,需要一到两天病情才会达到高峰。
脑卒中:发病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,但也可能发生在年轻人中。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症状较为明显,通常会出现头疼、呕吐、嗜睡、打哈欠等颅压增高的症状,且发病迅猛而凶险,一般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就会达到高峰。
治疗方法:
脑梗塞: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,超急性期可给予溶栓治疗,一般是进行抗血小板聚集、神经保护以及改善血循环治疗。
脑卒中:急性期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,如果患者适合手术时,尽量做手术治疗。对于缺血性脑卒中,早期多行对症支持治疗,稳定后可针对病因治疗。
后遗症和预防:
脑梗塞和脑卒中都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,并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,如偏瘫、失语等。
预防上,两者都需要控制危险因素,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戒烟、限酒、适量运动等。
重庆铭博中医唐刚书提醒:脑梗塞和脑卒中在定义、病因、发病年龄及特点、治疗方法以及后遗症和预防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。然而,由于脑梗塞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,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关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