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在喝中药时,习惯趁热一饮而尽,但其实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热服。
那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喝中药,使疗效更大呢?
实际上,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非常讲究,光服法就有10多种,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:温服、冷服和热服。
什么情况需要温服
一般汤剂均宜温服,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,如含有瓜蒌仁、乳香等中药成分,温服可和胃益脾,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什么情况需要冷服
呕吐或食物中毒者服药均宜冷服,热证用寒药可以冷服。
什么情况需要热服
用来解表散寒的中药需要通过热服来帮助发挥药力。
什么时间服用中药效果最佳?
1.滋补中药宜空腹或饭前服用,这样便于药物成分的吸收。
2.服用对肠胃有刺激性的中药时,应在饭后立即服下,以减轻药物对肠胃的刺激。
“老年人的肠胃功能相对脆弱,尤其需要注意。”
此外,慢性病必须定时服药,使体内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。
饮食方面的禁忌要记牢
服用中药时,饮食也要格外注意。
服药期间应该少食用豆类、肉类、生冷及其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,以免增加服药者的消化负担。
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、辛辣味、鱼类、肉类等食物。
因为酒类、辛辣味食物属热性;鱼类、肉类食物厚腻易生热生痰,食后助长病邪,使病情加重。
服用解表、透疹药时应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。
生冷、酸味食物会影响药物的解表、透疹作用。
服温补药时,应该少饮茶,禁食萝卜。
因为茶叶、萝卜的凉性及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的功效。
如果您有关于疾病方面的问题,欢迎您拨打热线咨询:023-8686 83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