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铭博中医专家指出:荨麻疹在中医中被称为“瘾疹”,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,但大体上可归结为禀赋不耐、毒邪侵袭所致,或与气血虚弱、卫外不固、风邪侵袭有关,也可能由饮食不节、情志内伤、冲任失调等因素诱发。以下是对荨麻疹中医看法的详细阐述:
一、病因病机
外邪侵袭:风邪是最常见的外邪,常与寒或热相结,导致营卫不和或营卫失调,从而引发荨麻疹。
饮食不适:食用海鲜、辛辣、刺激类食物,或饮食不节,导致湿热内蕴、化热动风,引发荨麻疹。
情志内伤:情志不遂、肝郁不舒,导致气机壅滞、郁而化火,阴血不足,营卫失调,从而诱发荨麻疹。
气血虚弱:平素体质较弱,气血不足,或久病伤气,气血卫外不固,风邪趁虚而入,引发荨麻疹。
冲任失调:肝肾不足,冲任失调,营卫失和,生风化燥,导致荨麻疹的发作。
二、辨证分型
中医将荨麻疹辨证分型为多种类型,包括风热证、风寒证、气血两虚证、胃肠湿热证、冲任不调证等,每种类型的症状各不相同:
风热证:多发于夏季,风团色红,自觉灼热瘙痒,遇热加重,遇冷减轻。多伴有恶心、心烦、口渴、咽部肿痛等症状。
风寒证:多发于冬季,风团色白或淡,遇冷加剧,得热则减轻,自觉瘙痒。可伴有畏寒恶风、口不渴等症状。
气血两虚证:风团色淡红,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,日久不愈。劳累后复发加剧,自觉瘙痒,伴有神疲乏力、失眠多梦等症状。
胃肠湿热证:风团发生时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脘腹疼痛、腹胀、腹泻或大便结燥、神疲纳呆等症状。
冲任不调证:风团色暗,时轻时重,多在月经前数天出现,随月经干净而缓解。可伴有经期腹痛、月经不调、面色晦暗等症状。
三、治疗方法
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多种多样,包括内服中药、外用中药、针灸、拔罐、穴位按摩等:
内服中药: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,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。如风寒型荨麻疹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,风热型荨麻疹可用桑菊饮加减,血热型荨麻疹可用消风散加减等。
外用中药:患者可以使用中草药煎汤熏洗患处,或外涂百部酊、三黄洗剂等药物。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防风、川椒、地肤子、白芷等。
针灸治疗:针灸特定的穴位,如三阴交、中脘、太冲等,可以达到行气解郁、祛痰除湿、健脾益血的效果,有助于缓解荨麻疹的症状。
拔罐治疗:拔罐也能缓解荨麻疹的症状,特别是以神阙穴为主穴进行拔罐治疗。
穴位按摩:对脚全息穴、肾上腺穴、肺俞穴、肝俞穴、肾俞穴等穴位进行按摩,对病情的缓解也有帮助。
四、注意事项
饮食忌口:荨麻疹患者应注意忌口,避免食用辛辣、海鲜、酒、奶制品、蛋类等可能诱发荨麻疹的食物。
保持情绪稳定:情志内伤是荨麻疹的诱因之一,因此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。
增强体质: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免疫力,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复发。
总之,中医对荨麻疹的看法和治疗方法是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,通过内服外用中药、针灸拔罐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,以达到缓解症状、预防复发的目的。